服裝產業走向個性化發展之路
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,個性化訂制已成為服裝制造業未來的方向
服裝產業走向個性化發展之路
第20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(下稱“海博會”)日前在福建省石獅市舉行。一年一度的海博會,被認為是閩派和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之一,備受業界關注。
目前紡織服裝業整體發展水平仍較為粗放,但在本屆海博會上,創新成為潮流。服裝行業開始細分市場,在色彩、款式、面料等領域推陳出新,走向個性化時代。
業內人士指出,工業時代的大批量、標準化生產,讓消費喪失了個性。但隨著互聯網+、3D打印技術的發展,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不再是障礙,生產需求也可以高效化、個性化,因此個性化訂制將成為服裝制造業發展的方向。
分化中迎轉機
“最尷尬的莫過于撞衫了,在接待遠道而來的考察團時,竟然發現對方有人跟我穿同樣的衣服。”福州某企業的負責人方彬在事情過后許久,還十分郁悶。
“撞衫不可怕,誰丑誰尷尬”這個哏在2016年相當流行,明星們撞衫照PK類的新聞常登陸各大娛樂網站頭條,許多段子、廣告甚至影視作品都曾以此為素材做調侃。傳統工業時代,實行的是批量生產,打一個版可以生產上萬件衣服,“撞衫”的機率自然很大。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,消費者對服裝個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
在海博會展會現場,記者發現服裝企業都推出了訂制服務。近年來,服裝業界開始冒出一批從事服裝定制的企業,目前僅石獅市從事訂制服務的服裝企業就達240家。“小批量,多款式的個性化生產和營銷方式,收效顯著。”石獅市一家服裝品牌營銷總監告訴記者,近年來放棄原有專賣店擴張模式,反而降低了營銷與品牌維護成本。
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長期的經營困境下,使得服裝企業對敏感度越來越高。據石獅紡織服裝商會統計,該市年產值排名前300的龍頭服裝企業中,就有228家使用大數據,運用大數據分析成果對生產和營銷進行調整。
“私人訂制部門的訂單越來越多。”帝牌集團副總經理吳爾德說,為了占領高端客戶市場,從2015年開始,帝牌公司推出了私人訂制業務,其私人訂制門店開到了江蘇、云南以及省內的福州、泉州、石獅等地。“通過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智能新模式,打造個性化的訂制平臺系統,帝牌的高端私人訂制實現360小時內交付貨品,不僅提供從量體、畫樣、剪小樣到試穿等所有服務,還可以為VIP客戶免費提供著裝時尚咨詢和產品終身返修服務等。”
記者了解到,目前開展私人訂制的服裝企業發展情況較好,“運行一年來,業務量在300萬元左右,雖然環節較多,但由于客戶多以高端人群為主,產品附加值高。”福州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說。
除了傳統的線下模式,隨著互聯網+的興起,電商也是訂制服裝銷售的好渠道。“消費者只需登錄平臺,將其身高、三圍等資料上傳,收集到客戶資料之后,公司的設計部門會將服裝款式發給消費者確認,3周左右消費者就可以收到訂制服裝。”石獅紡織服裝電商產業園區內的一家服裝企業開展網上訂制,一年營業額已達500多萬元。
“開展訂制服務,就是石獅中小服裝企業探索轉型的方式之一。”石獅紡織服裝商會會長田啟明認為,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較為靈活,船小好掉頭,更適合開展訂制服務。